产品描述
煤矿井下产品(部分)需要进行*认证,有防爆认证和煤安认证两种,前者是由地区*下属关联单位负责,后者实质上是*生产管理监督总局安排中煤科工集团来负责(安标办的收入纳入中煤科工集团体系)。近期和许多煤矿的朋友交流时,大家对安标认证颇有看法,下面对安标认证的功与过,是与非简单分析一下。
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证其本质目的是**产品在特殊环境下的*性,希望通过认证使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在*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使用,为矿山企业把好一道关。需要防爆认证产品的是使用在各种有可能会产生爆炸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产品,煤安认证是针对煤矿增加的特殊认可。煤安从出发点来讲,没有任何问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确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重复工作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防爆认证和煤安认证有很多方面是重复性的,煤安认证和企业iso认证也有很多方面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却有不同的标准,企业在认证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种投入将会全部转嫁到矿山企业。据不*统计,河南河北等地因安标认证而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占总成本的5-10%,内蒙山西等地**过10%。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一台水泵没有*的如果价格是1万元,办好防爆和煤安价格**过2万元,有一些特殊产品达到三五倍也不止。
三、煤安认证体制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安标办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其一个上级单位隶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而中煤科工集团是一个企业单位,已经不是以前的事业单位,而其下属煤科院及其兄弟单位有大量的产品也需要认证,这样就存在如下问题:
1、合法性问题
让中煤科技集团下属单位负责安标认证,相当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存在合法性问题。当然有人说安标办属于总局管,但别忘了,但也属于中煤科工。
2、认证的公平性问题
业内早有传闻,如果中煤科工没有的产品,认证时间特别长,有时达到两年(这时中煤科工自己的产品也出来了),而自己的产品较快两三个月就下来了。这件事我们没有办法深究,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公平性存在问题。
3、为了挣钱而扩大认证范围
近些年,煤安认证的范围越来越大,据说井下一些材料也开始认证了,认证范围大了是可以增加收入,但转嫁到企业上的成本就不断增大。
4、腐败滋生的温床
认证需要的资料范围很广、条件也很多,有一些单位局部条件达不到,怎么办,需要,最后还是拿到,怎么做到的,你懂的。
针对上面几个问题,个人建议如下:
1、制度的考虑
地区*总局不但应该对煤安认证体制、制度、政策重新定位,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监管思路进行考量。
2、煤安认证范围尽量缩小
当前随着制造业技术的成熟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为煤炭企业提供产品的公司已经不是当初那些小公司,采矿技术的提高,井下条件不断的在改变,并不是井下所有地方使用的产品都需要煤安认证。同时,一些井下设备、材料基本上不可能产生火花和爆炸那么能少认证就少认证。*投入很有**,但要考虑边际效益,**过一定量的*投入,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3、认证机构的定位
认证机构**是第三方与煤矿没有利益的机构,收支两条线。这样他们也不会为了利益不断地扩大认证范围,增加认证周期。而**更多的组织制订行业标准,让所有的企业都去执行,**的作用去检查这些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而不是去给他们认证。
4、多证合一,减少重复认证
煤安认证与防爆认证重复的部分可以考虑使用防爆认证的结果,煤安认证与iso相同的地方可以使用iso认证的结果。当然部门之间也可以合作,共同,多合一,减少企业负担。
5、明确产品质量的定位
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在生产企业,**重在监管而不是去帮企业把关。真正产品能不能用,达不达到要求由使用单位来确定。与其帮企业认证把关还不如更多地抽检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监管,其效果可能更大,矿山企业更加欢迎。
地区的政策**很*,但是,千万别搞成只要一出政策,企业就要增加成本,这样肯定是违背政策**者的意图的。“黄金十年”资源型企业有的是钱,怎么搞都行,但当前整个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很困难,工人很可怜,矿山企业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