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小贴士:不论是查阅还是关键字搜索,都要避免使用厂家的个性化名称或者民间的“俗称”,而尽量使用该类产品的通用名称去匹配。
小贴士:每个子类中往往还有一些符合产品类别描述、但又未列入CCC认证范围的特殊产品,这些特例会在备注栏列出来(俗称“排除项”)。
*三,在实物名称无法匹配、又确实拿不准是否符合目录子类描述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核查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如果明示的标准与CCC目录中产品子类备注栏的适用标准相吻合的话,那就可以往实物符合该子类的产品描述、属于认证范围的倾向进一步核查;如果明示标准*不同则应查询该标准文本,如果可以覆盖该款实物且明显有别于目录内的适用标准,则有理由怀疑实物并非目录中列举的产品。另外,有些特殊产品**还要核查实物的具体规格参数是否符合目录中列出的适用标准,才能作出准确判断,比如电线电缆的地区、行业标准有个普遍特点,即标准中已规定只能生产哪些规格参数的电线(可视为“标准规格单”),相关的电气设计、采购、施工均遵循此原则,**出“标准规格单”之外的电线电缆属于非标产品,不适用相关标准。以“聚绝缘软电缆电线”(60227IEC 52 RVV)为例,目录中明确适用标准为GB/T 5023.5,而标准中该型号电线仅有2芯、3芯,单芯0.5mm²、0.75mm²共4种规格组合,除此之外其他规格均属于非标产品,即使型号、标准符合,也不属于CCC认证范围。
小贴士:有些特殊产品**还要核查实物的具体规格参数是否符合目录中列出的适用标准,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四,在上述方法都无法有效核查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一个略显取巧的方法,即直接登录各大CCC发证机构的官网,用产品名称的关键字查询是否有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之前曾取得过CCC。目前全国已取得CCC发证资格的认证机构有30多家,其中有部分机构网站查询功能很完善,以较大也是发证类别较齐全的认证机构——中国质量中心为例,其网站可以分别使用“产品名称”“证书编号”“申请人、制造商、生产厂名称”来查询该机构曾经颁发的所有CCC证书。如果通过“产品名称”查询发现,相同或者近似名称的产品有多家企业已经取得证书的记录,那么就对产品需要认证有了初步把握;接下来可以从已认证产品的证书编号(证书编号*7—10位对应着CCC目录中的种类代码,如图示中“电线组件”子类代码为0101)反推,确认此类产品属于目录的哪个大类哪个子类,再结合子类的描述和适用标准,仔细分析其归入此类的原因,较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查询的关键点还是在关键字的选择,关键字不宜过长,取3个字即可,而且较好是产品的正式通用名称,否则匹配效果不佳。比如现在市面上有种自带电源插头可连接220V市电的充电宝,宣称可以一边充电一边给手机供电,这类产品往往有个性化商品名称如“XX助手”“XX搭档”,按此在中国质量中心的数据库查询一无所获,但如果把关键字换成通俗点的“充电宝”会发现有若干CCC证书记录,再换成更为正式的“移动电源”,就会发现有几十条的证书记录,“电源适配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贴士:登录各大CCC发证机构的官网查询关键点还是在关键字的选择,关键字不宜过长,取3个字即可,而且较好是产品的正式通用名称。
如果觉得以上方法包括网站查询都还不够直接、且对执法人员理解标准提出的要求略高的话,还可以登录各大认证机构的官网,绝大多数机构都直接列出了业务咨询的固定电话,可直接向认证机构的**技术人员咨询,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疑难产品的实物照片、参数、设计图纸等发送给**人员,获取其技术方面的意见。不过,各认证机构的口头、电子邮件或者书面答复,只能作为执法人员判断产品是否属于CCC认证范围的技术参考,较终还是由市场监管部门在此基础上作出认定。如果碰上争议较大的疑难产品,且有明显的复议、诉讼风险,建议先逐级书面请示市场监管总局(地区认监委),由其给出*界定。
小贴士:如果碰上争议较大的疑难产品,且有明显的复议、诉讼风险,建议先逐级书面请示市场监管总局(地区认监委),由其给出*界定。